长期从事同一脑力劳动与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中切换,对人的大脑影响有何不同?

广告位

  研究证明,“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中切换”会损伤记忆力。 2005年,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

 

研究证明,“长期在不同脑力劳动中切换”会损伤记忆力。

2005年,伦敦大学精神病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发现,职员们被邮件和电话分散注意力导致智商暂时下降,其效果是吸食大麻产生的干扰效果的两倍。

  • 让大脑的注意力从一项活动转到另一项活动,会导致前额叶皮质和纹状体消耗葡萄糖。多线程工作会导致频繁转移,使大脑迅速消耗葡萄糖,在一些人身上会导致“晕头转向”。

2011年,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多线程工作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短期记忆(工作记忆)都有消极影响[1]

  • 多线程工作会使大脑增加皮质醇分泌量,这是关联到精神压力的激素。压力导致人对琐碎的事感到焦虑,这又导致更多的皮质醇释放,产生恶性循环。
  • 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会引起大量皮质醇分泌。

当代年轻人经常同时操作智能手机和个人电脑、平板电脑等设备,同时关注办公软件、网页、社交软件、手机游戏等,在这之中频繁切换。“同时使用多种形式的数字媒体”属于“媒体多任务”。

2019年,关于媒体多任务与阅读及认知的研究表明,媒体多任务行为会增加工作时间(最多可达40%)、影响认知理解、造成浅阅读。

2020年,两项研究发现,频繁进行媒体多任务会切实损害青壮年人的记忆力,表现为注意力分散和遗忘增加。在电脑和手机之间多线作业会加剧舌尖现象[2]。而且,和刻板印象不同的是,男性和女性在“同时做好几件事”这方面的表现没有什么区别。

  • 舌尖现象/tip of the tongue,暂时性记忆抑制,“话到嘴边想不起来要说什么”。

同时处理完成更多的媒体任务,看起来更有效率,其实不适合人类的脑:人脑的认知资源有限,当我们尝试一次做多个任务时,任务完成速度就会减慢。

密歇根州立大学研究人员认为,媒体多线程工作日益增长的趋势可能在人群中导致焦虑和情绪失控相关的心理健康问题。

这还没有直接揭发“媒体多任务”中某些媒体的情况:

2016年,我国的一项研究发现,在学习情境下84%的大学生会进行媒体多任务行为,特别是与学习无关的媒体多任务行为。一些学生自诉媒体多任务行为会降低学习效率和质量,产生内疚和焦虑情绪;另一些学生自诉媒体多任务行为使他们感到放松和愉悦,激励学习、重组思路[3]——结合上面的研究,你可以看出,后者所谓的放松和愉悦是以延长工作时间、降低工作效率换来的。

参考

  1. ^https://36kr.com/p/1723256029185
  2. ^http://www.cankaoxiaoxi.com/science/20201029/2423602.shtml
  3. ^http://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18384abstract

 

长期从事同一脑力活动,会导致思维有些僵化,成为一个匠人。思维其实是固化的,你所获得的提升更像是一个条件反射,把某一个非常专一性的活做得非常快非常精巧。为什么变快了呢,其实不是因为你变聪明了,而是熟能生巧,甚至说,就是形成了一个思维反射。

长期在不同的脑力活动中进行切换,锻炼的能力不是说你可以把某个活干得又快又好,而是说,你可以搞定很多不同的活,你GET到的技能是“快速学会做自己之前不会做的事情的能力”,所以更像是一种学习能力,这样的能力的基础其实是一种快速统浏全局并且迅速理清脉络然后形成一个方案的能力。所以思维方式会更加多元,更加活跃。

多说一句,世界是不断变化的,行业也在不断地革新,脑力劳动者灵活处理事情,有全局观这样的能力越来越重要,毕竟随机应变,方能最大化地发挥价值。

我是小猫,欢迎关注我,陪你走过春夏秋冬风霜雨雪,品人间冷暖,看世间百态。致力于分享校园,职场和生活点滴,财经和商业世界各类热点分析,个人成长讨论等。

 


%title插图%num

 

为您推荐

广告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